展出藝術家: 王德合、王憶綺、尹信方、吳筱瑩、陳慶夥、曾俊義、黃志能、蕭雯心、鍾曉梅、鄭建昌
策展人:王以亮
藝術創作就是追求新存在的藝術呈現,創作歷程中從變異的創新,傳遞到精神上的心靈美感,回溯生命與文明的進化,它是透過不斷的融合、變異和演化,藝術家關懷生命與環境永續,理解生命與藝術最終極的連結意涵,創造了新的藝術內容與形式,表現出藝術對生命存在的終極盼望。
美國新存在主義哲學家保羅 田立克對過去的存在主義提出修正的觀念,存在(existence)意指從「什麼」發展出來(to stand out),心理學的了解可說是從「潛能」來發展自我,哲學語言則是從人的「本質」發展至存在實體。本質(essence)是指「事物,成為事物本身」(thing, the being itself)之意涵 。存在主義所談論的重點是存在先於本質,新存在主義卻強調了解本質與存有的終極?是需先於有所的衝突,理解最終才有盼望。也就是說,我們的潛能還有很多還沒被開發,所以問題不是存在先或是本質先,新存在藝術創作亦是如此不拘。
本展覽由中山大學王以亮教授擔任策展人。以新存在主義為精神,結合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指標,探討「變革我們的世界」與「人類的未來性?」做為創作主題展覽。
參與展出者有10位來自南台灣的優秀藝術家參加此聯覽。是由資深、中壯、年輕不同年齡世代的組成,同為認同新存在藝術的創作精神。王德合的作品前衛當代,以反思世界與環境生命的疏離。陳慶夥作品,以多媒材的複合與環境議題探討,一點一點被突破解放,畫面動盪人心。黃志能作品內蘊微動音韻,以寫實章法運用光影在視覺的存在,表現空間的自我定位。曾俊義作品低限又灑脫,以低限風景了然形色、尺幅與材質的繁複,追求一種原有的真實。鄭建昌作品,以獨特的史詩風格,傳達對臺灣歷史文化內涵的關懷。鍾曉梅作品系列,以人的一生如滄海之一粟,一泥一土能抓住美的瞬間,且與人分享,真幸福。尹信方解構形色思索社會人事物的共存的關係。以幾何硬邊方塊的超現實結合,表現空間的幻覺感。王憶綺的陶藝作品表達掠奪與共生的生命議題,從海洋生命的理解,表達在陶瓷藝術上的創新。蕭雯心的作品運用抽象的豐富色彩表現內心幽微細致的美感情懷。吳筱瑩觀察家鄉野草之姿態,將植物的生命力與自身感悟融於多變的抽象語彙之中。
此次展覽不但有精彩多元的作品,開幕也希望結合雄崗音樂廳的古典音樂演出做為開幕,將視覺與聽覺的美感饗宴結合,就如同音樂家舒曼的音樂會所表達說,希望大家會喜愛我們的藝術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