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曾慧雯 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
9月23日前後是秋分,日夜等長。過了秋分,夜晚變得比白晝長,秋天的涼意也逐漸加重,此時自然界的陽氣漸收,氣候變得乾燥,老年人、小孩及過敏患者,可能都會開始感受到呼吸道不適。
中醫有言:「燥令傷肺。」秋天燥邪當令,肺臟極易受燥邪侵襲而脆弱,因此秋天首重「養肺」。中醫認為,肺是人跟外界最直接接觸的部位,肺主氣,負責身體的氣與自然的氣交流,也是防守細菌病毒入侵的第一關,格外需要好好保養。
中醫師提醒,秋天天氣轉涼變冷,人的新陳代謝也趨緩,老人、小孩對這樣的變化,適應力與耐受力都比較差,要小心禦寒,以免罹患感冒、咳嗽等。而原本就有過敏及呼吸道問題、陰虛、氣虛、肝火旺的人,秋天也容易「犯太歲」,健康特別容易亮紅燈,例如經常出現口乾舌燥、乾咳等症狀。
從中醫角度看,喉嚨乾癢不適、容易咳嗽、呼吸不順等呼吸道問題,和氣候變化及體質有關。先分辨自己的體質,再對症調理,即可遠離秋季燥邪的傷害。
1.陰虛
老年人、更年期婦女因身體機能退化、荷爾蒙改變等,體質容易轉為陰虛,例如黏膜、唾液腺退化等,使液體分泌減少、滋潤度不足而出現口乾舌燥、咽喉乾癢、乾咳等不適症狀。尤其到秋冬偏乾燥,或長時間待在濕度低的環境,如冷氣房,及水分攝取太少,都會加重不舒服情形。
這類體質需要滋陰潤燥,一般會用麥門冬湯、玉女煎、六味地黃丸等。經過一段時間滋陰調養後,原本容易乾(燥)咳的人會咳出少量痰,將痰慢慢咳掉之後,乾咳現象就會緩解。
2.氣虛
中醫認為,過敏的人多半屬於氣虛體質,而像久病、身體虛弱、大病一場之後,或飲食失調、嚴重營養不足,體質也會成為「氣虛」、「偏寒」,最好少吃太過寒性的食物,如蝦蟹、竹筍、西瓜等,並以溫熱、平性及補氣的食物、藥材調理,常見如人參、黃耆等。
秋天養生就靠「它」 但口臭、排泄物乾硬者要當心
不過,中醫古籍雖指出過敏的人體質多半偏虛、偏寒,但現代生活環境及條件比古代優渥,大多數人營養過剩,而不是營養不夠,因此在吃補前最好先徵詢中醫師的意見,以免補過頭。
3.肝火旺
壓力大、鬱悶、熬夜晚睡,喜歡油炸、燒烤、辛辣食物,都容易造成肝火上升,而中醫認為肺屬「金」、肝屬「木」,原本是金剋木,但當木太盛,也就是肝火太旺時,金就剋不了木,反而會被木剋制,因此,肝火太旺,也會傷害肺。
為了避免肝火旺,應調整生活作息、經常練習紓壓放鬆、持續保持運動習慣,讓自己遠離焦躁鬱悶,並少吃辛辣炸烤類食物,不妨吃點梨子、銀耳、蓮子,滋陰潤燥。
不過,當持續咳嗽超過2星期,不見好轉,甚至愈咳愈厲害,或者已經出現黃稠痰,代表可能是細菌性感染或肺炎,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建議此時趕快就醫檢查及治療。
※編按:此文為2015年發表,文中人、事、物背景或已有調整、變動,造成不便還請見諒。
文章出處: Web on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