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0 12:12聯合報 記者徐如宜╱即時報導
在高樓櫛次鱗比的都市叢林裡,鐵皮屋頂狠狠為熱島效應再添一把柴火。高雄市一年有165天氣溫高於攝氏30度,市府積極推動「高雄厝」計畫,從建築的「微氣候」開始改變,綠意果然帶來涼意,設置深景觀陽台住戶實測內外溫度,立馬就差了攝氏2到3度。
大高雄96萬棟建築物中,其中約11萬棟列管屋頂加蓋鐵皮違建。高雄市府從衛星遙測做熱島追蹤,顯示違建與熱島效應有關鍵影響,鐵皮屋加速熱島的狀況,建築綠化有助調節氣溫。
高雄市工務局建管處副處長曾品杰表示,高雄市府率先全國在101年「強制規定」高雄市綠建築自治條例,要求特定建築物於新建或增建時,應設置立體綠化或太陽光電設施。強制雖有一定的效果,但一開始走太快,引起很大反彈。
「強制與獎勵,兩者效果差很大。」曾品杰表示,103年9月「獎勵規定」高雄厝設計及鼓勵回饋辦法,針對既有建築物,推動鄉村綠建築暨屋頂綠化改善工程、建築物立體綠化及綠屋頂補助計畫,及高雄市建築物設置太陽光電設施辦法。鼓勵建築物於新建時設置景觀陽台、綠能設施或通用化設計;既有的違規建築物,也可透過設置綠化或太陽光電設施轉型合法。
高雄市工務局建管處委託樹德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副教授李彥頤,進行「以降低熱島影響與排碳當量建立高雄厝整合屋頂與立面環控技術之研究」,希望找出適合高雄熱島降溫效益的屋頂與立面的雙贏策略及技術評估。研究結果顯示,可為光電遮蔽下方的使用空間直接降溫攝氏2.5度到4.5度。
李彥頤表示,兩年前執行教育部永續校園計畫,進行「校園硬鋪面中庭空間變更為透水性、保水性、增加綠覆與遮蔭的降溫空間」實測,從原本的水泥柏油鋪面進行改善,結果整個中庭空間溫度可以差到攝氏2至3度間,顯示綠化對氣溫調節的幫助。
「區域氣候、都市氣候、乃至於社區和建築的微氣候,其實息息相關。」李彥頤以「針灸」效應,來形容都市在面對熱島效應的做法,都市中「節點」如公園綠地、濕地、水體等,只要設在對的地方,就等於針灸在正確的經絡上。不同季節的風切進城市,在陸風的節點,要有降溫的作法;可是在它進入到社區或建築時,又必須透過比較大的綠園道,形成降溫、升溫、再降溫、再升溫,氣溫圖一直在波動。「所以將都市節點放在對的地方,如在經絡精準下針,對整個都市溫度控制有很大的幫助。」
高雄市自發布綠建築自治條例後,屋頂綠化已成大樓新建案的基本配備。高雄厝從第一代開始,現在已經進化到第四代的「高雄厝3.0」。10大設計準則,包括:創造有效通風的開口、有效的深遮陽、會呼吸的透水基盤、綠能屋頂的設計、在地材料與技術的導入、融入場域的意象設計、埕空間的創造、人性化的空間通用設計、合宜的使用空間機能、環保健康建材的應用。
高雄新推動綠建築自治條例7年以來,高雄市的屋頂綠化超過25萬平方公尺;大樓景觀陽台申請案件244件,面積有23萬多平方公尺。曾品杰表示,高雄厝鼓勵建築物設3米深景觀陽台,景觀陽台創造了一個「微氣候」,溫差造成氣流流動,將直射熱擋在外面。根據實測,設有深陽台的住戶,窗外溫度是氏32.2度,屋內溫度為攝氏30.5度,內外溫度一下就差了近3度。
選擇「高雄厝」的住戶,正在進行一場與以往不同的居住新體驗。
「每天下班回家後幾乎就不想出門了。」李女士說,新家是位於楠梓後勁溪旁的「高雄厝」建案,採光通風都好,加上在西曬面做了景觀陽台。重點是,以前住市區幾乎每天都開冷氣,從去年五月搬進新家後,到現在只開過三次冷氣,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原來綠建築設計對溫度可以有這麼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