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生活

愈老愈快樂 黃春明:別讓年齡成為包袱(康健官網)

2013/08/30 · 作者 / 張靜慧 · 出處 / Web only
黃春明80歲,仍然自己開車四處演講、上課、為小朋友說故事。他說:「老人一定要動,不要常想自己幾歲了,不要把年齡變成包袱。」
為喚起大眾對於台灣人口快速老化,照顧長輩成為難以承受之重的責任,《康健雜誌》製作「高齡台灣 照顧我們所愛的人」系列活動,舉辦 「愛,在一起」兩代對話論壇中,現場共有五百多位民眾參加,有女兒和爸爸來場周末「演講約會」,也有媳婦和婆婆一同參加。

活動中播放「高齡台灣 照顧我們所愛的人」報導紀錄短片外,現場還邀請到國寶文學大師黃春明和知名演員郎祖筠,相聚於台北對談。

別讓年齡成為包袱,老人要更加油,更快樂

黃春明30年前就創作以老人為背景的社會寫實作品《放生》,他看到鄉下老人常圍坐在廟口開講,便去跟他們聊天,老人家說︰「我們每天在這裡做三件事︰講古、下棋、等死。哈哈哈。」黃春明感慨,台灣從農業社會快速轉變到工商社會,年輕人外出工作,只剩老人在鄉下獨自過活,兩代愈來愈疏離,便把這些社會現象寫進他的作品,引起許多共鳴。

黃春明說他今年80歲,仍然自己開車四處演講、上課、為小朋友說故事,「老人一定要動,不要常想自己幾歲了,不要把年齡變成包袱。」

他一再強調︰「老人要加油,要快樂,不要變成別人的負擔。」他舉例說,像是爺爺奶奶講故事給小朋友聽,是很好的兩代互動,老人家保持頭腦清楚、增加與人互動的機會,小朋友藉由聽故事學習專注、發揮想像力,他常說故事給小朋友聽,講完他問︰「你們給我打幾分?」小朋友說︰「一千分、一萬分!」他得意分享,笑得開懷。


接受跨世代差異,開朗談生死

至於年輕人常覺得老人頑固、難溝通、很難改變習慣,黃春明笑說,「這是事實,就像我習慣站著講話,叫我坐著講我講不出來。」他提醒老人家,要接受時代不一樣了,「年輕人的價值觀、生活習慣跟我們這一代完全不同。」同時,他也認為老人不需避諱談死。

他希望自己病重時,不要全身插滿管子,「那樣生不如死。」他並直言,很不喜歡有人把路圍起來辦喪事,妨礙交通,吹吹打打、哭哭啼啼吵鄰居,他將來絕不要這樣。「把我的骨灰隨便灑一灑就好。可以找兒童劇團演出,把我的照片放在演出場地小小的角落,讓我看得到表演就好了。」

社福終身志工 擔憂台灣長照制度

知名演員郎祖筠對「長期照護」議題特別有感觸,她分享,因為父親晚婚,身為家中長女,從年輕時就開始關注老人議題,並化為具體行動,目前已在老人福利推動聯盟擔任了16年的代言人與終身志工,因此對台灣目前不完善的長期照護體制感到相當擔憂。

她說:「現今許多老人照護中心招牌上寫著「細心照顧」,但內部看起來光線昏暗、窗簾剝落,將家中長輩送進這些照護中心,不僅長輩不開心,家屬也非常不放心」。這段話說出了許多聽眾的心聲,現場響起了如雷的掌聲。

兒女扮「弱者」發揮生活演技 溝通無障礙
此外,郎祖筠也認為大眾傳播媒體需要負起提供老人娛樂的責任,如在廣播節目中播放懷舊國台語歌曲,電視上也需要提供傳統戲劇,如歌仔戲、京劇,讓老人在家不無聊。對於年輕人常不知如何與自尊心高又固執的長輩溝通。郎祖筠建議,應先把自己化為弱者,不要讓長輩覺得是在教訓他們,並發揮「生活演技」。

有次端午節看中醫、送粽子的義診活動,她在現場當志工,有個老先生不耐久等,憤而離開。她直道歉,說「都是我不好」,請老先生看她的面子留下來,撒著嬌說:「如果你不留下來吃粽子,我也不吃了。」長輩看著她這麼「可憐」,就一口就答應留下來。 郎祖筠也鼓勵現場觀眾,除了要保持身體健康外,心情也要快樂,就像她爸爸童心未泯,「永遠不記得自己幾歲。」

《康健》提出六大解決方案,強調自助 互助 共助 相結合 打造台灣成為安心終老的社會

《康健》雜誌從1998年開始主動關心高齡社會與成功老化議題,面對高齡台灣,提出六大解決方案,第一:建議應該讓人生再收成,主動向老學習,改變對年老的想像與思維;第二:疾病壓縮,讓長輩生龍活虎到最後一刻;第三:全民一起來,讓孝道有時代新定義;第四:企業支持員工照顧父母;第五:建立平價、普及、優質、多元的長照體系;第六:改善照護勞動環境,才能提升照顧品質。

《康健》強調,現在我們如何照顧年老的長輩,就是為未來的自己得到照顧,因為任何有安全感的社會,都離不開自助、公助與共助三者相互結合,每個人的一生都需要自立自助,也需要政府保護與制度照顧,以及非家人關係的共同互相照顧。

Copyright © 2024 by 百成廣告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